越南得乐省保护和弘扬铜锣文化

08:00 | 28/03/2021

得乐省人民委员会颁布有关保护和弘扬铜锣文化的决议五年来,全省铜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结果。这有助于逐步恢复社区生活中的铜锣文化空间。

附图

铜锣是越南西原地区各族同胞创新、发展和世代相传的无价财富。西原地区铜锣文化流传于昆嵩、嘉莱、得乐、多农和林同五省。越南西原锣钲文化空间于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克容崩县是得乐省保护和弘扬铜锣文化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县份。目前,该县共有500多名艺人会使用铜锣,传授铜锣表演技巧和制作各种民族乐器。共有24支铜锣表演队和一家乡级铜锣俱乐部有效活动。自2007年以来,克容崩县接收由得乐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提供的18套铜锣,使该县铜锣总数达到95套。

五年来,克容崩县共为各个村庄的青年举办12个铜锣表演培训班。克容崩县文化通讯处经常举办铜锣文化节和民族乐器演奏,村庄娱乐和村庄歌舞、恢复各族同胞的传统祈祷仪式。

克容崩县文化通讯处处长范停顿说:“目前,克容崩县共有八个少数民族乡。我们每年都为村庄青年举办铜锣培训班。尤其是组织老辈向后代传授,这有助于良好保护、弘扬和发展地方铜锣文化。”

得乐省克容能县也重视保护和弘扬铜锣文化工作。全县共有14支铜锣表演队,五百多名会敲铜锣的艺人。该县的各个村庄还保有158套铜锣,服务社区各种节日。

克容能县文化通讯处处长阮文伟说:“目前,克容能县共举办三个铜锣培训班,其中包括不会使用铜锣的25至30岁和30岁以上学员培训班、15至20岁学员培训班、小学与初中学生将在学校学习。铜锣艺人每天晚上课上传授。结束农活后,学员可在维阿与武安两村的社区文化馆学习铜锣。”

五年来,得乐省铜锣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工作取得了好效果。全省共有100套铜锣和各支艺人队使用的各民族土锦服装,举办了四次铜锣和民族乐器演奏集训,为艺人举办三次铜锣高级集训。

优秀铜锣艺人武麟认为:“最有效的传授方式是分组传授。比如七人一组将学习演奏铜锣,其他的7名学生训练成铜锣队。与一对一传授方式相比,分组传授方式效果更好。”

2016-2020年阶段,得乐省共有24名铜锣艺人因为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而荣获国家主席授予的优秀艺人称号。

新闻

越南的宗教和信仰:色彩多样与和谐

越南的宗教和信仰:色彩多样与和谐

如同一幅由无数色彩组成的多元和谐的图画,目前,越南的各种宗教团结一致,与民族团结陪伴,没有种族冲突和宗教冲突。
遗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遗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值此越南批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1972年公约)35周年之际,近日,越南外交部,越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委员会与河内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行“发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越南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 国际研讨会。
不断努力寻求办法来盘活戈豪族的传统土锦布编织业

不断努力寻求办法来盘活戈豪族的传统土锦布编织业

不仅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价值,土锦布编织业还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振兴。虽然保护土锦编织业是艰巨的任务,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该目标是指日可待的。
获得越南国际艺术摄影大赛金奖的瞬间

获得越南国际艺术摄影大赛金奖的瞬间

由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VAPA)主办的2023年第12届越南国际艺术摄影大赛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079位参赛者。其中,来自葡萄牙、波兰、伊朗、法国、新加坡、瑞典、中国、英国、越南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者获奖。在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12位金奖获得者中,有4位金奖获得者是越南人。展览在河内市文庙国子监举行,至3月19日结束。
弘扬占族文化遗产价值

弘扬占族文化遗产价值

目前,宁顺省正着力发挥和推广包括占族在内的当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将其视为打造颇具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因素。
将越南母语之爱传播到五洲

将越南母语之爱传播到五洲

越南语教程《越南语,你好!》(Chào tiếng Việt)的电视版已经发布。其被国内和国际教育研究家评估为结合现代教学方法的作品。
越南美食跻身TasteAtlas的全球最美味荤菜名单

越南美食跻身TasteAtlas的全球最美味荤菜名单

越南红烧牛肉、米醋汤涮牛肉和烤肉榨粉等三道美食入围世界著名“美味地图”网站TasteAtlas日前发布的全球最美味100 道荤菜名单。
泰国学者:越南拥有一个非常美丽而丰富的文化

泰国学者:越南拥有一个非常美丽而丰富的文化

泰国文化研究者、记者Songrit Ponger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越南拥有一个非常美丽而丰富的文化”。
查看更多